R历史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关于战国时期吴起一点杂论

向下

关于战国时期吴起一点杂论 Empty

帖子  Admin 周三 八月 01, 2012 1:20 am

路过
Admin
Admin
论坛决策层
论坛决策层

帖子数 : 113
积分 : 1004611
注册日期 : 12-07-16

人物特征表
Life: 20

http://rgeschichte.longluntan.org

返回页首 向下

关于战国时期吴起一点杂论 Empty 关于战国时期吴起一点杂论

帖子  135 周二 七月 31, 2012 4:23 pm

姓名:吴起
生卒:约公元前440年-公元前381年
性别:男
国籍:卫
籍贯:卫国左氏邑(今山东曹县)
学历:毕业于曾子“大学”,后又在西河学派深造
著作:《吴子兵法》,《春秋左传》
经典战役:泾水之战,龙泽之战,阴晋之战,平南越之战,灭陈、蔡之战,州西之战
特技:全能
特长:博采众家之长,身兼儒家、法家、兵家、史学家四重身份
爱好:读书,写书,当官,吸脓血,与士兵打成一片
性格:精力旺盛,冷血无情,永远不服输
缺点:不喜欢女人

智商:天文数字

情商:不知道

最好的兄弟:没有

最讨厌的人:王错

座右铭:穿别人的鞋,走自己的路,让他们找鞋去吧

经历:卫国高富帅——儒学弟子——鲁国将领——魏国西河守——楚国宛地守——楚令尹

结局:乱箭穿身然后五马分尸

历史评价:西河战神,纵横天下,平生无一败绩,军政双绝,兵家亚圣
吴起这个人,当真是中国历史第一奇人了。这家伙军政双能,文武全才,无论在儒家、法家、兵家、史家里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,他到哪国哪国强盛,到哪国哪国无敌,按道理,这样的人才,应该大家伙抢着要才对,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,吴起没有当成热饽饽,却变成了个臭苍蝇,处处被人讨厌,处处被人排挤,一辈子被人害了无数次,不但没有获得舆论的同情,反而遭到全天下人的唾弃。
事情怎么会这样呢?

有人说,吴起失败的关键之处,就在于他品德太差。司马光尝言:“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,才德兼无谓之愚人,德胜才谓之君子,才胜德谓之小人。”中国人的价值观,是要求人德才兼备,德字放在前面。而我们这位吴起,则大悖此道,他的所作所为,都大大冲击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。所以即使他才能大过了天去,也是一个小人,死不足惜。班固的《汉书 古今人表》更将其硬列入中下愚人的行列,可见其臭名远扬,早为万世所不齿。

其实吴起真的是个很差劲的人吗?穿过史书认真思考,我发现实情并不是这样。或许他对待自己和家人真的很残忍,但是他对属下和百姓真得不错。

于是又有人说,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,是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,吴起显然是个会做事的人,然而他刻薄寡恩,不知变通,是个不会做人的人,所以他最终不得好死。

我要说,说这句话的人,纯粹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
因为,他所说的这种既能做好事又能做好人的人,根本不存在。

因为,世上有些事情,你只有不会做人,才能坚持的做下去,比如说变法,比如说维新。

因为,革命,不是请客吃饭。既想顾全自己的名誉声望,又想做好这些得罪人的事情,根本不可能。

所以事实上,吴起不是不会做人,而是不屑那样做人,因为如果这样,他想做的事儿就无法进行下去。
凡为大臣皆以自己善终为己念。何来谏臣,何来比干之赤胆

周王朝建立之后,分封了大小不等的一百多个诸侯,周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为卫国国君,其疆域包括商都周围的广大地区和殷民七族之地,建都朝歌(今河南省淇县)。自康叔至武公,历几十代,卫在诸侯国中始终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武公四十二年,犬戎杀周幽王,武公将兵佐周平戎,立下赫赫战功,周平王命武公为公,使卫国进入鼎盛时期。但从卫桓公以后,一代又一代的世袭之君,贪图安逸,不思进取,致使国势每况愈下,到了战国初期,诸侯争雄,恃强凌弱,卫国不能与之相抗衡,屡屡遭受周边诸侯强国的进犯,被迫割地献城,疆域渐渐缩小,国都亦不得已四次移址,最后迁至帝丘(今河南省濮阳),成为一个懦弱的诸侯小国。
国家的败落,带来社会混乱,百业萧条,庶民百姓深受其害。在卫国的东南部有一座古城名左氏(在今山东省定陶西),其城傍临济水,水陆交通便利,有人口数万,曾经是车水马龙,笙歌管弦,夜明如昼,四方商贾纷至沓来的繁盛之地,而如今,盗匪群起,地痞横行,弄得人心惶然,远方商贾纷纷离去,本地商家不待日落便敛摊收市,到了晚上,整个城邑漆黑一片,家家户户大门紧闭,再不见昔日的繁荣。
吴起小时候,倒有一个快乐的童年。他的老爹是卫国富商,家中衣食无忧,平常的爱好,就是吃喝嫖赌,打架闹事,这么一个不爱读书的问题少年,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那么有出息。

可是随着吴起一天一天长大,他的心思变了,他想当官儿。

我们知道,中国古代,商人是没啥地位的,即使你再有钱,没有生在贵族之家,照样被人瞧不起。吴起成日里在街头混,再怎么混也是个小高富帅,一碰上有钱有势的贵族公子哥儿,也只有被这些大高富帅欺负的份儿。

生性狂傲、自视不凡的吴起哪里受得了这种气,于是他立定想法,一定要搞个大官儿来当当,建功立业,出人头地。他总觉他这辈子注定会干出些大事情来,这种奇妙的使命感片刻不停在他内心涌动,燃烧着他年轻的生命与灵魂。

于是他四处给人送礼,大花血本,求人推荐他当官。

吴起错了,在春秋战国这个注重家世门楣的时代,你花再多的钱也当不上官儿。
结果,吴起送出的钱,全都如泥牛入海,只听到一个响,半点用处没有。

卫国的官儿也够缺德的,收了钱不办事儿。

吴起心里那个郁闷哪,偏偏这时老娘也来骂他:“你个小王八蛋,花光了家里的钱,还是一事无成,老娘白养你了!”

老娘骂他也就算了,偏偏跟他一起乡邻的小流氓们也来嘲笑他,见面就叫他“冤大头”。

吴起火了,拔出剑,将嘲笑他的三十个小流氓,杀了个干干净净,然后回家收拾包袱,准备跑路。

老娘问他:“你个小王八蛋,还想离家出走啊!”

吴起一瞪眼,张开大嘴往自己手上一咬,淌着满嘴鲜血发誓说:“起今辞母,不为卿相,拥节旄,乘高车,不入卫城,与母相见!”

吴起走了,从此一骑红尘,扬起漫天黄沙,天下英雄,将闻其风而丧胆。


吴起离开卫国,开始思索前程。

他的终极目标,当然就是建功立业,当上一国卿相了。可是布衣为相,谈何容易,当时又没有科举,没点儿名气谁会用他。

这时候,鲁国一位大夫子曾参,进入了吴起的视野。

曾参这位夫子,乃是大圣人孔子的高徒,位居儒家五圣(孔子、颜子、曾子、子思和孟子)之列。因“孔子之学,曾子独得其宗”,而被后人尊为“宗圣”,那可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。
而当时,孔子及其多位高徒均已去世,天下间以曾子名气最大,如若能当上他的弟子,那可是真是麻雀变凤凰了,要是再能得到他的垂青,在诸侯之间说道说道,那混个官来当还不是个小菜一碟!所以,吴起打定主意,要投身儒家这座大靠山,以求取功名富贵。

于是吴起来到鲁国,交足学费,在曾子开办的私立学校当上一名儒生,日夜苦读。

不过,史书上记载的这件事儿,其真实性恐怕有些问题。钱穆先生的《先秦诸子系年》,考辨吴起仕鲁是公元前415年,此时曾参早已去世,怎么可能又是吴起的师傅。而刘向《别录》言及《左传》源流时云:“左邱明授曾申,申授吴起”,这样看来,吴起所师,恐怕是曾参之子曾申。

反正不管是曾参还是曾申,我们叫他曾子就没错了。

说句题外话,我们所熟知的孟子正是孔子嫡孙子思的徒孙,而子思又是曾参的徒弟、吴起的师叔。如此算来,吴起按辈份竟是孟子的师叔了,有意思。


鲁国的始封之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。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,他帮助武王灭商之后,又率军东征,战功赫赫,周武王死后,周成王(武王之子)将殷氏六族和旧奄国之地分封给了他的儿子伯禽,国号曰鲁。鲁国的疆域不大,属于偏小的诸侯国,但是在几百年的风云变幻中,世袭之君勤于国政,所以国势一直比较稳定,虽然在公元前五世纪曾一度出现季、孟、叔三氏不听号令,三分公室,但鲁定公听用孔子之策,定计“堕三都”(毁掉三家自筑的城池),使国家权力很快又归于统一。之后,孔子施政,立纲陈纪,教之礼义,养其廉耻,使民俗民风进一步改变,国家进一步强盛。史载是时鲁国之风貌说:市中鬻羔豚者,不饰虚价;男女行路,分别左右;路遇有失物,耻非己有,无肯拾取者;四方之客,一入鲁境,皆有常供,不使缺乏,宾至如归。国人歌之曰:“衮衣章甫,来适我所,章甫衮衣,惠我无私。”

在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,由于鲁国始终坚持施行孔子的治国主张,他国不敢小视。一个小国,能在诸侯纷争的年代站稳脚根,是了不起的奇绩,因此天下诸多有志之士来鲁国游学,求取治国安邦之道。曲阜是鲁国的都城,是鲁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中心,学宫最多,开办学馆的夫子有孔子的弟子,也有孔子弟子的弟子。吴起经过一番认真的走访、比较,最后投师在曾申门下。
就这样,吴起在鲁国安心读起书来,或许是学习成绩不错,曾老师对这位徒弟很是欣赏,不但传授给他集兵家史家之大成之作《左氏春秋》,还介绍了一门亲事给他,老婆是齐国的一名贵族女子,温柔贤惠,很是不错。

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,有个好老师,有个好妻子,还攀上了贵族亲戚,摆脱了布衣身份,吴起似乎没有啥好抱怨的,只要等到学成之日当官发财,那就算是修成正果了。

可是好事多磨,偏偏在这时候,吴起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,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与名节。

原来,就在吴起在鲁国留学的第二个年头,他那位爱骂人的老娘,还没等到吴起成为卿相后衣锦还乡,就因思念爱子而一病不起,而一命呜呼了。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在,吴起幼年丧父,与母亲相依为命数十年,未成卿相报亲恩,老母已撒手而去,世界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此。然而吴起听到这个噩耗后,只是仰天大哭三声,然后擦干眼泪,继续读书,好似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。

吴起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异类,在他的眼里,父母亲情固然重要,但人生理想更加重要。母亲已经舍他而去,与其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,与其深陷悲痛无法自拔,不如擦干眼泪继续前行。至亲的离去,反而让他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虚无与功名的不朽。总有一天,某个至阳至刚的国家将在他的手中奋然崛起,战无必胜、攻无必克,号令天下,莫敢不从
这一个离经叛道的逆徒可把咱们的曾老师给气坏啦,他指着吴起的鼻子开骂道:“孺子,汝母卒,何不归奔母丧!”

吴起低头不说活。

“儒家规矩,父母过世,其子须归家守孝三年,清心寡欲,素服斋戒,且不准为官!孺子知否!?”

吴起扬起孤傲的头颅,咬牙道:“起曾有誓言在前,不为卿相,不入卫城,虽有母丧,亦不可奔也!”
曾老师鼻子都气歪了:“劣徒忘本也!夫水无本则竭,木无本则折,人若无本,何为人类!自今日起,你再不是我曾参之徒了!滚!”

可怜的吴起,就这样被逐出师门了,从此他的不孝之名,传遍天下,为万代所不齿。千年之后,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《慈乌夜啼》中还写道:“昔有吴起者,母殁丧不临。嗟哉斯徒辈,其心不如禽。”——看来在诗佛白文公的眼中,吴起竟连禽兽都不如。
我们最后解释一下,曾子为何不顾师徒情份,定要赶走吴起呢?

原来,儒家以孝道传世,曾子一家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孝子,《新语》上就说:“曾子孝于父母,昏定晨省,调寒温,适轻重,勉之于糜粥之间,行之于衽席之上”。唐代皮日休也说:“曾参之孝感天地,动鬼神,自汉至隋不过乎。”儒家的重要经典《孝经》更是曾参所编。据传曾子还孝顺到有一次路过一个名叫“胜母”的巷子,因为厌恶这个名字,而宁可绕路多走。所以说,孝道乃是曾门儒家混饭吃的家伙,我们的曾老师又怎么能容得下吴起这么一位不孝之徒呢?
固执的吴起背上了“不孝”和“儒家弃徒”双重恶名,如果换个一般人,从此以后恐怕就要一蹶不振了。可是我们的吴起可不是个孬货,其个性之坚忍,绝非常人所及,“输”这个字在他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,他的心就像一块顽石一般,磨不平、砸不烂、敲不碎,金刚不坏。

儒家不要我,算了,我去学兵法,曾门那一套迂腐的道德之说本就不适合我,品行好就一定能富国强兵吗?鲁国人个个自称是君子,也不见得它鲁国有多强!在这个战争频仍的乱世,武功兵法那才是王道。
起于是开始钻研兵法,三年之后大成,战国时代第一名将,诞生了。

他现在就是一只出笼的猛虎,只要给他一片山林,他就是万兽之王。

所谓“山林”,对一个武将来说,那就是“战场”了,既然吴起生在战国,自然不愁战场。
公元前412年,齐国国相田和率大军攻打鲁国,一路势如破竹,鲁国危在旦夕。

这样的事情,在齐鲁之间已经发生了不知几百遍了,齐国的田氏想代齐自立,自然要多立战功,欺负不会打仗的鲁国人,正是最简单最自然。

从前这种时候,鲁国一般求晋国老大来帮忙,可惜当时晋国已经一分为三,变成了韩赵魏,或许因为大家都是篡主自立的同道,所以韩赵魏三国那会儿与田氏关系正好得不得了,自然一个都不肯帮忙。

关键时刻,鲁国相国公休仪向穆公推荐了吴起,说:“吴起兵法盖世,欲救鲁,必用起。”

鲁穆公一听,很好,那就赶紧拜吴起先生为将吧!

解释一下,与先轸所处的时代不同,到了战国时代,各国的官僚机构已经开始文武分家了,产生文官的首长“相”,以及武官的统领“将”。呵呵,这个时候的官职还是很简单啊,不像后来那么复杂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然而,吴起一步登天要当上“将”消息传出来,鲁国的“君子”们不干了,咱们鲁国礼仪之邦,怎么能用一个没身份的打工仔呢?更何况这个打工仔还是一个身背不孝之名的儒家弃徒。如此一来,我们这些君子的脸面往哪搁哟!

于是“君子”们跟鲁穆公说:“起固有将才,然其所娶乃田氏之女,夫至爱莫如夫妻,能其保无观望之意乎?”

鲁穆公一听,哎呀不行,赶紧让吴起这小子滚蛋!

眼看就要得偿所愿,一展抱负,突然出了这档子破事儿,吴起郁闷。

真衰,我娶哪国女子不好,偏偏要娶这齐国女人,该死!

不是自己该死,而是这女人该死,谁叫她要生在齐国呢?

所以不要怪我,怪就怪你命不好吧!


于是吴起恶向胆边生,找来妻子,对她说:“吾欲成功名,有求于子,不知夫人可否割爱?”

“咱们夫妻一体,又何必客气,夫君到底想怎样,为妻成全你就是。”

“那为夫可就不客气了,取你人头一用!”

起妻大惊,方欲开口,起拔剑一挥,鲜血横飚,一颗愕然的人头已然落地。

吴起叹了一口气,提溜起老婆的人头,拿去给鲁穆公看。

——主公,你现在知道我的忠心了吧。这一颗美丽的脑袋,就可以证明,我与齐国,没有半点瓜葛。
穆公惨然,对这个心狠手辣的名利狂徒,他是又厌恶又害怕,可是事到如今,他却也没什么借口拒绝吴起了,更何况齐军兵临城下,事在危机。罢罢罢,死马且当活马医吧!

就这样,吴起踏着爱妻的头颅,用淌满鲜血的双手,够上了鲁国的帅印。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,必有一个可怜的女人,这句话在历史上,已经被证明了无数次了。

不过,吴起“杀妻求将”的故事,我们只可相信一半,切切不可全信。愚以为,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,犹以战国之史最不可信,秦始皇焚书坑儒,毁掉了不少珍贵的资料,从周定王元年(前468年)《左传》记事结束,到周显王三十五年(前334年)这一段历史,几乎是空白的,到了西汉司马迁时候再来修史,恐怕传言多于实情。更何况吴起乃儒家罪人,他的很多事迹,很有可能是后世儒家对他的诽谤,毕竟杀害至亲这种灭绝人伦的事情,太过违反人性。

退一步讲,就算这件事儿是真的,也没啥好大惊小怪。古人有一句话,兄弟如手足,女人如衣服。女人没了可以再娶,机会没了却是难逢。对于一个困顿半生的天才而言,失去实现理想的舞台,无异于叫他去死。战国时人的想法,可不能以我们千年后的价值观去衡量
5.鲁国一梦

吴起带着鲁国兵来到前线,先示弱,再装孬求和。齐国人一看吴起如此无用,便生了轻敌之心,也不防备,只等对方乖乖投降。

齐国人错了,大错特错,浑然不知,他们将要面对的,乃是史上最可怕的对手。

他们很快尝到了托大轻敌的苦果,吴起在最出人意料的时候,对齐军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。




135
游客
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